全面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在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2016年2月26日)
杨东升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社联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市社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群团工作会议、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市委十一届十一次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立足实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加强社联系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在突出决策咨询研究、拓展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社科普及、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港城做出了积极贡献。市社联获全省社联系统“先进社科联”和“工作创新奖”(全省分别有6个和9个地级市受此表彰),我市有3家县区社联获“工作创新奖”(全省有20个县区受此表彰),获奖总数居全省各市第一。
(一)新型智库建设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咨询服务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一是扎实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研究基地建设。组织申报立项并完成3项省级基地课题研究。还依托基地,组织力量成功申报《江苏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对策研究》为省重大应用研究课题,这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定的11个年度重点课题之一。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应用课题研究。采取课题招标方式组织全市社科专家围绕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一路一带”建设和“港产城互动发展”等重点课题公开招标,立项资助了5个重点课题、 15个一般课题、20个自筹经费课题和学会专项课题。2项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灌南县、海州区社联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创办全市社科成果专报平台《决策内参》。市委杨书记3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截至年底已累计刊发7期,有效地推动了研究成果进领导视野、进决策程序。四是首次编辑出版全市社科应用研究文集《连云港智库(2015)》,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引发积极反响。五是组织首届“助推港城发展十大社科成果评选”活动。经过宣传发动、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从50余项参评成果中遴选出2000年以来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产生较大推动作用的10项成果,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隆重表彰,充分展现了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二)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新进展。一是成功举办“中日韩历史名人现代价值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连云港建设”国际论坛。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主办,不仅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单位20余名国内一流专家,而且邀请了来自日本考古学会、韩国南海徐福会等日韩方面近10位知名学者,从三国视角进行了交流研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汪同三等中外专家作主旨发言,我市各界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省社科联及市领导对论坛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解放网、《连云港日报》等30多家市内外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赣榆区社联与徐福研究会承办了“赣榆?2015徐福文化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国际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二是会同徐州创新搭建“双城论坛”学术平台。围绕“徐连一体化”主题开展征文及学术研讨活动。首期“双城论坛”在徐州召开,我市近1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交流研讨。三是组织开展连云港市地方文化定名征文活动。多次组织社科专家召开连云港市地方文化定名座谈会、研讨会,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四是组织参加省学术大会苏北片会及学会专场,我市有20多篇论文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有10多名专家进行大会交流。五是首次汇编出版全市理论研究文集《连云港社会科学(2015)》,进一步宣传和展示了我市优秀理论研究成果。
(三)社科普及走出新路子。一是组织开展“连云港市首届大学生社科知识网络大赛”。11月中旬,市社联以“提高社科素养,共铸港城文明”为主题,围绕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一带一路”建设、市情、核电科普等知识开展了“田湾杯”连云港市首届大学生社科知识网络大赛。5天时间里,大赛网页和微信号点击率近5万人次,市内9所大中专院校的2.3万名在校学生参与了比赛,踊跃程度空前。二是推出一批社科普及读物。为推动法治宣传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市社科联与市教育局共同编印了1万册《青少年道理交通安全常识读本》口袋书,在全市10余所小学陆续发放,受到一致好评。东海县编印了《理论创新前沿》,赣榆区编印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读本《视点》,海州区编写出版了地方文化读本《海州》,都深受干部群众好评。三是精心组织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市社联、各县区社联、各级社科普及基地和学会协调联动,开展了社科讲座、法制宣传、图书漂流、广场咨询、文化演出、知识竞答等系列活动100余场,受益群体10万多人次。灌云县社联打造“社科大讲堂”品牌,市孝文化研究会组织“东海孝妇传说”宣传,取得了明显效果。四是推进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印发《连云港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设立市级社科普及基地23家,创建省级基地8家,形成了分布广泛的社科普及网络。
(四)社团工作迈出新步伐。一是加强社科类社团的培育、管理和建设。新批准成立了市八路军新四军革命根据地研究会、读书研究会等4家社科类社会团体,目前全市社科类社团已有70多家。制定出台了《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地社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社科类社团学术交流研讨。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等联合举办了“乡贤文化与沈云沛”研讨座谈会,编辑出版了《乡贤》论文集。市经济学会举办了“新常态下连云港市产业发展问题”研讨会,16篇论文摘要在《连云港日报》刊发。市海洋文化学会等与台湾民俗学会、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联合开展海峡两岸海洋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市汽车文化产业研究会与市交警支队联合举办了全国交通安全日启动仪式暨全市交通行为心理研讨会活动。
(五)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成功召开市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12月27日,市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了我市向“社科强市”进军的新目标。市委书记杨省世、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到会讲话,400多人参加会议,38个兄弟城市社科联发来贺电、贺信。会议对社科联进行了换届,修改了章程,通过了会徽,大会的规格之高、要求之高、起点之高,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二是组织全市社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十佳社科普及工作者”评选表彰。在基层推荐、部门把关、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的基础上,对20个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和十佳社科普及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三是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市社联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举办了全市社团秘书长培训班,组织部分社科管理工作者赴重庆考察学习,参加第26届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联席会议,开阔了视野。
各位委员,回顾过去一年来的社科工作,我市的社科事业取得了许多新成效,涌现了许多新亮点,社科工作影响力和地位在不断提高。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社科工作者积极工作、敬业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社联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参与社科工作的各位委员、广大社科工作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社联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优秀的社科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够多,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科普及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接地气,社会各界开展社科普及的积极性还有较大的调动空间;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发展不够平衡,社团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影响、有名气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社科人才还不多;社科资源整合不够到位,社科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联机关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社科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和省市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市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源泉。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心支持越来越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提高党委和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这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编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为牵引,切实增强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全面提升社科综合实力和新型智库水平,努力建设“社科强市”,为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持续繁荣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具有港城特色、时代特征、创新特点的“连云港学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格局,切实做到思想引领、理论创新能力强,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水平高,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科学高效,科研实力、学术影响力明显靠前,实现向“社科强市”的跨越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市社科工作的重点举措是:以实施“六大工程”为牵引,以落实“五个加强”为保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六大工程”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程,努力推动重大理论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实施决策咨询能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党委和政府当好智囊参谋;实施重点学科理论创新工程,为产生“连云港学派”创造条件和环境;实施社科学术交流拓展工程,致力打造连云港社科学术高地;实施社科普及宣传扩大工程,全面提升公众社科素养;实施社团管理规范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学会服务和管理水平。“五个加强”是:切实加强基层社科组织建设、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社科工作基础建设、社科维权建设和社联思想作风建设,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三、2016年工作部署
2016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市领导曾指出,“五年关键看三年,三年关键看头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市社联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编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抓手,扎实做好决策咨询、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社团管理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社联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全市社科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在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社科研究和社科普及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全面开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重点是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重抓重大理论阐释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社科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既要搞好自身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把这些重点作为社科研究普及的核心内容,推动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开展。要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课堂、论坛、讲座、媒体、刊物、深入基层社区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加大对市委“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等地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使之深入人心、落实到位。
(二)重抓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社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全市各类社科社团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大力推进全市新型智库建设。系统梳理和整合全市现有的智库资源,筹建连云港市智库业协会,充分发挥市社联枢纽智库功能,加强对各类智库的服务和管理,不断提升全市智库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委和政府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制度。设立市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资金,首次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圈题研究和市委常委及部门领导命题研究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资助制度,提高资助额度,采取课题公开申报、招标立项、专家封闭评审结项等措施,力争有更多成果进入领导决策视野,提高决策咨询水平。三是做强课题研究平台。继续推进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研究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应用研究工程,不断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港产城联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对策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四是健全社科成果转化机制。编辑出版全市应用研究成果集《连云港智库(2016)》。继续办好全市社科成果专报内刊《决策内参》,建立政策专家信息库和应用成果转化落实监督机制,促进应用成果转化。
(三)重抓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积极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创新,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社科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着力推进高校社科优势学科建设。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支持力度,优化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布局,积极巩固文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重点学科,注重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二是培育一批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采取与国家、省、市高校、科研机构、大中企业共建等方式,建设和完善一批优势明显、专兼结合、多方共建的开放式社科研究基地。推动与中国社科院、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专等院校共建知识社会研究机构、“一带一路”研究基地。三是着力推出孕育“连云港学派”的学术成果。编辑出版全市理论研究成果集《连云港社会科学(2016)》及《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文库丛书》,启动编写《连云港简史》《连云港文化发展史》工作。四是健全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市第十三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工作,完善评审专家匿名、异地、封闭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积极做好省第十四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申报推荐工作,对优秀社科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
(四)重抓社科学术交流研讨。在立足市内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市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联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促进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访学交流、扩大视野,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我市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权。一是打造“连云港社科学术交流大会”品牌。组织连云港市首届社科学术交流大会,开幕式邀请领导致辞、知名专家主讲,闭幕式对活动及成果进行总结表彰。各县区和有条件的学会要积极申报专场,形成县区、学会联动的格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二是发起成立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与沿海重点港口城市及陇海兰新沿线节点城市轮流举办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大会。首次会议拟于6月在连云港召开,并组织开展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与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以提高连云港的城市影响力,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作用。三是开展城市之间的社科交流活动。在会同徐州市继续打造“双城论坛”学术平台的基础上,我市拓展与苏北鲁南城市开展“东陇海经济带”论坛活动,以推动东陇海城市一体化进程。今年还将围绕有关主题开展征文和学术研讨活动。四是组织《连云港论坛》改版更名暨第200期纪念座谈会等活动,以提高杂志的层次、质量、辐射面和影响力。
(五)重抓社科普及宣传。哲学社科知识只有广泛宣传普及,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是组织开展第十三届市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各社科社团和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要根据全市主题和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用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好社科普及活动。二是着力打造“港城社科大讲堂”品牌。拟邀请市内外专家举办社科高层讲座不少于4场。各社科社团要统筹协调联动办好各类科普讲坛、文化讲堂及市民讲堂。三是做好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和升级工作。进一步规范科普基地建设,对省、市科普基地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督考核。积极探索建立县级社科普及基地,有条件的县区要重点培育建立几家县级科普基地。四是推动社科普及手段和方法创新。打造并用好“港城社科”公众微信号,开始编辑印发《社科知识与百姓生活》系列科普丛书,今年完成3本。各社科社团也要办好用好各类期刊、网站、读本,不断扩大社科普及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编辑出版《连云港地方文化简明读本》。在组织连云港市地方文化定名研讨的基础上,编辑出版《连云港地方文化简明读本》社科普及读物。五是筹备成立连云港市社科普及志愿者协会。整合全市社科普及资源,建立社科专家学者、高校社科普及志愿者和街道社区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有条件的县区可探索建立市社科普及志愿者协会分会。
(六)重抓社科社团管理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对全市社科社团的管理,引导社科社团创新活动形式,发挥自身优势,汇聚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正能量。一是推进社科类社团规范化建设。去年,我们印发《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办法(试行)》,今年重点要围绕这个办法抓好管理。各社团要切实加强对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和重要学术活动的管理,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章办会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社科类社团创先评优工作。今年将启动连云港市首批模范社科社团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出台有关办法,培育先进社团,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社科类新社团。重点发展社会科学门类中的主要一级学科学会,争取2016年底主要一级学科全部成立市级学会。四是加大社科类社团扶持力度。通过社团专项课题、科普资助项目等形式,加大对社团的直接支持力度。
(七)重抓社联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各级社联组织都要把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大高校成立社联的推进力度。按照省文件要求,各高校要积极主动做好相关筹备工作,争取年内市内高校全部成立社联。二是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9月,市社联将赴外地举办为期一周的首期全市社科管理工作培训班,希望各社团积极报名参训。三是推进社科工作信息化建设。市社联将做好官网“bet365提现多久到账”改版提升,重点建立和完善社科研究专家库和社科研究成果数据库。四是切实加强社联思想作风建设。加强社联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抓好社联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和印发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抓好制度的落实,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社联整体工作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市社联机关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表彰,不断提升机关的执行力。
各位委员,新的一年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更加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今年“十三五”开局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贡献!